很多瑜伽同道都有共同体会:练习瑜伽到一定时候,就感觉到没有进步、没有新意,有点黔驴技穷的感觉,这便是常人所说的遇到了“瓶颈”。究其原因,不外有四:
一、是在体位上只顾搬弄肢体、摆架式,而忽略了透过肢体、肌肉、筋节的拉动与放松去体察身体内部与心理感觉感受的微妙变化,并利用身体内外与身心两面的交互影响去挖掘瑜伽体位深层的妙用。一句话:动身子多了,用心少了。
二是:只注重模仿与蹈袭,对每一个体式的起始、过程、终端缺乏细致的分析与感受,对每个体式应有的功能与作用缺乏用心地对照与自我体会。
三是:只重体位法而忽略了摄心与冥想。瑜伽体式是有限且基本固定的,短则几年,长则十年,你基本上遍尝了体式的甘味,即使你再去玩流瑜伽、阿斯汤哥等新玩艺,也有腻味的时候。而摄心与冥想呢?却是一辈子捉摸不尽的事,越往里走,世界越缤纷;而当你以你的体验去感召别人共修时,更是变幻莫测、法喜无限。
四是:教授别人或上会员课时,套路死板教条,缺乏创新,不能因人制宜、因时制宜。
如何走出“瓶颈”呢?我以为——首先是:学习,从理论与理念上更新知识,理论上如《奥义书》、《博迦梵歌》、《瑜伽经》都值得深入研读,当然,还有我的《瑜伽学》也值得一读,呵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