瑜伽思想中有一个很好的比喻:即把我们的内心比成一个湖,而心念和情绪波动就像湖面的波浪。若某种不良情绪形成的波浪不断搅扰,就会将波动传到湖底,并渐渐地在湖底的沙层上形成沙堤,即植根于潜意识中的习性。这在瑜伽的概念中被称作“潜在业力”,它由意识波动反复作用而形成,又反作用于意识,生成同性的情绪波动。
比如,一个人一遇到不如意的事便不加控制地大发脾气,久之就会在内心的湖底形成暴躁易怒的沙堤,稍有不顺心便条件反射,引发愤怒,于是坏脾气就成了他的性格,从此愤怒便充满了他的生活。若一个人总以消极的态度看问题,就会形成抱怨的潜在业力,生活便充满了怨恨。又如瑜伽的练习,当体式练习使机体产生痛感的时候,如果你觉得讨厌或烦恼,其实也是心湖沙堤泛起了波澜。瑜伽体式训练所生成的疼痛是为了帮我们发现身体的问题,并最终予以解决。痛苦是我们的上师,为我们指引通向健康的途径。
不同的视角所形成的认知竟有这般差别,不良的心态把好事变成了坏事。习惯形成性格,而性格决定命运。只有塑造良好的心理状态与性情才能获得生活的美满。因而必须抚平不良心绪的波浪,铲除恶性业力的沙堤,使我们的内心之湖重归宁静。然而,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,潜在业力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,而性格的转变亦非易事,正所谓“江山易改本性难移”,且不良习气已成惯性,不免久闻而不知其臭。因而,应首先升起敏锐的觉知,找到症结之所在。
其实,大多数的不良行为都是因无觉而发生。怎么办?请我们的“智性”帮忙啊。智性可以独立于“自我”之外,客观地省察自身的意念与行为。比如开车的时候,就把我们的智性请出来,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上,时时关注着我们的情绪状态,一旦有变,马上提示自己:不要“路怒”哦!使我们醒觉过来。对别人大发脾气、咆哮不止的人可能并未意识到自己失态举止的丑陋,如果这时在他对面放一面镜子,他可能马上停止他的怒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