思维是熟练的织布工,不但制造了性格的内衣,还制造了行为的外套;你可以织出了无知和痛苦,也可以编织着快乐和幸福。送给瑜伽教练者心理思维学运用的瑜伽课堂
1、消除练习者心理盲区,拓展心理圈形
从心理的角度看,女性练习者较重感情,思考问题也是凭感觉认知的,她们的感官比男性更敏锐,尤其是耳听感受和身体触觉。
所以,女性更习惯于用触觉的感官感受来表达。在瑜伽课上时,教练不仅要用语言启发式引导,还要用眼睛看她们做的怎么样。只有这样,才能更准确地洞察到她们练习的状态和心里感受意图。
身态语言模仿令每个练习者,都有一种心理上的“盲区”,即人在练习时的“姿势范围”感觉。每一个人以自我为中心,并向四周扩张、形成一个“圈形心理”的感觉空间,一旦练习者在感受新的姿势时,就会引起他她们不习惯的紧张、包括身体的对抗。
越是陌生的瑜伽姿势,“圈形心理”的对抗性就越强,空间就会逐渐缩小,令身体之间的协调就越差;反之熟悉的姿势,则因为“圈形心理”对抗性减少,空间就逐渐扩展,正常的协调就不断产生;所以,当一个姿势反复在练习感受时,身体和心理距离能连接的很紧密,即产生彼此共同的感受。
如果你是教练在课堂上,要多关注练习者的这些状态,多加以鼓励练习者,她们会感受心理空间的拓展,通过对自己姿势上的欲望,加强到心理。人真正感受,更多是来自精神上、心理上对身体体式练习的接近感、熟悉感;故此,切莫忽略练习者心理圈形的感受,人的心理功能作用是非常强大的。